漳州南山书院里的“扫地僧”
喜欢看武侠小说的朋友
一定知道金庸笔下有个扫地僧
他在少林寺只负责打扫藏经阁
但武功深不可测
“扫地僧”三个字
成了隐士高人的代名词
在漳州九龙江畔
南山水岸
有个南山书院
书院里有一群志愿者
就像小说里的扫地僧
志愿者们虽然来自各行各业
但各自身怀绝技
却聚集在这个小小的书院
是什么样的动力让他们结伴同行?
……
南山书院创办至今,经过五年风雨,如今已成为市民休憩、读书、研习国学的好去处。这座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的小木屋,是目前国内少有的、完全由志愿者运作管理的公益书院。
如果说南山书院是一碗需要熬制的浓汤,那么志愿者的存在就是一簇永不熄灭的火。他们信守奉献的精神,不计报酬、不求名利,每一次公益活动都留下他们忙碌奔波的身影。近日,记者走进南山书院,倾听志愿者们与南山书院相识相知相守的故事。
相聚 只因热爱
南山书院志愿者团队成立与南山书院开院同期,团队成员来自各行各业,有医生、护士、教师、警察、退休公务员、个体经营者、在校大学生等。他们因为公益而聚在一起,也在时刻影响着他人的加入。
“我们坚守平凡,创造奇迹,为美好奉献自己……”在南山书院创办五周年之际,院长庄舍作词填曲创作的《志愿者之歌》,不仅是送给默默付出的志愿者们,也是他们日常的写照。“在这个大家庭里,大家既是精神上的知音,又是生活中的兄弟姐妹。”听着歌曲的旋律,志愿者林逸君发出一句感慨,也成了在场所有志愿者共同的心声。
无论是大学教师、小学校长,还是高级工程师、老板……在书院公益服务时,每个志愿者都放下自己原有的身份,真诚、友善地在朋友圈分享书院工作,发动身边的朋友来南山书院感受漳州传统文化。
志愿者朱丽贞介绍,未加入志愿者队伍前,她被同学邀约参加了闽南茶艺、剪纸等多场非遗文化活动,从中感受到志愿者的热忱与亲和,萌生了加入队伍的愿望。
正式加入后,通过分享志愿者日常,她的付出感动了自己的叔叔婶婶。今年7月,她的叔叔婶婶向南山书院捐赠了285本书籍,供市民免费阅读。
类似的影响力案例数不胜数,越来越多的市民来到南山书院学习芗剧、闽南语、水仙花雕刻、射艺等漳州非遗文化,捐赠出私藏为南山书院传播传统文化出一份力。
“每当书院要办活动,大家都踊跃报名,各显其能。书院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凝聚力,把大家团结在一起。”胡泽妮笑道,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——把书院办好。
7月31日,漳州南山书院迎来五周年纪念日。“从收集素材、排版、校对、样式设计的所有工作都由志愿者牺牲私人时间全程参与,倾注了每一位志愿者的心血。”看着桌上摆放的《南山书院五周年记事》,林逸君介绍道。作为此次创作团队主力的苏丽娜,也获得一众前辈的肯定。
南山书院部分志愿者合照
苏丽娜是一名自主创业者,也是一名电商视觉运营设计师。今年初,从私企职员转型创业者后,有更多空余时间的她毅然决然地加入南山书院的大家庭中,成为一名志愿者。得知书院需要将五年来的大事记整理成册时,她主动挑起大梁,一边忙于创业,一边将志愿者所收集过来的资料整理排版,让书籍可以如期出版。
“南山书院静谧纯美,书香四溢,是一座可以提升人生境界的道场。我觉得成为志愿者,在升华自身的同时也能为推广传统文化出一份力。”苏丽娜说。
坚持 只为情怀
彭木金,南山书院志愿者团队的一员,志愿者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彭,他也是团队里的“老黄牛”,也是大家伙儿眼中的“鉴宝专家”。
每个星期二的上午,是老彭值班的日子。值班当天,他总会提前两个小时来到书院,将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,每当书院组织活动,老彭总是一马当先,承担着大部分的体力活。
常常自嘲学历不高的老彭,却和古玩打了半辈子的交道。生于贫困之家的老彭,从孩童时代便向往与书为友,然而为了生计只能早早出来创业。得知南山书院创办后,老彭慕名而来,从一名捐赠者成为如今的志愿者。
在老彭看来,书院是一个能够约束自己、提升心境的场所。诚如南山书院院训:“厚德明理,止于至善。”老彭原本有着暴脾气的性格,在书院氛围的熏陶下日渐温和。为了劝导游客在公众场所禁止吸烟,他也以身作则,把多年来的烟瘾戒掉。
8月5日,在庆祝南山书院五周年活动中,为南山书院服务了四年的老彭走上领奖台,领取“荣誉志愿者”证书,接受了大家的祝福和掌声。“我也没啥本事,能够做的便是让书院保持一尘不染。”老彭笑着说道。
“对书院和传统文化的热爱,是支持着我们一直走下去的理由。”对同样服务了四年的志愿者戴巧玲而言,书院给了志愿者们一个学习和提升的平台,也给了她一次投身公益的机会。“在这里,志愿者放下了在外界的职业与身份,从头做起,在细微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,给游客递一杯茶,或是一句指引,都能使内心获得满足与快乐。”
“很多人都怀着一颗爱与奉献的心,南山书院给予了个人展示自我的平台,在服务他人中寻找到了归属感。”
五年来,南山书院志愿者团队的数量不断地扩大,从最初18位固定成员,到如今已发展到了固定成员33人,还有非固定成员不下百人。这其中,既有慕名而至,也有被朋友影响而来,更有因为喜欢书院的文化和氛围而加入其中。“对于团队的扩大,我们乐见其成,也期待着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其中,让南山书院的精神得以延续。”戴巧玲说。
传承 收获感动
打开微信,庄舍发表朋友圈的一张志愿者活动照片,获得众多好友的点赞。照片里,在南山书院五周年活动入场处,年仅八岁的志愿者陈研睿眼神真诚、态度恭敬,双手为年过八旬的志愿者林靖华呈上礼物。
“收获的是精彩的瞬间,也是一种莫名的感动。”作为南山书院最年长的志愿者,林靖华是南山书院首任讲古社社长,多年来为市民们奉献了一堂堂好听又精彩的“讲古”。
陈研睿是南山书院的志愿者叶阿英的儿子,也是当天年纪最小的志愿者。每当叶阿英到书院轮值时总会将其带在身边,闲暇时觅一处角落读书,有需要帮忙时也会站出来分担工作。在南山书院五周年活动举办前,陈研睿跟着母亲学习接待宾客的礼仪。
“这张照片不仅仅展现了晚辈对长辈的敬意和尊重,也象征了南山书院新老志愿者的传承。”庄舍介绍,南山书院创院以来,一直以传播本土文化和国学经典为方向。近年来,通过开展各种公益文化活动、开设课程平台,营造正能量文化氛围的同时,也吸引了不少爱好传统文化、热衷于传播传统文化的人加入其中。
“他们来自各行各业,他们身怀各项绝技,他们甘于奉献,我愿称他们为南山书院里最可爱的‘扫地僧’。”
在庄舍看来,书院是一座由志愿者共同维系、共同修行的道场。他们在日常洒扫、端茶送水、整理书籍、活动维持、待人接物、危机处理等工作中不断修行和提升,成为“扫地僧”式的多面手。“他们有志向、有热诚、有情怀、有担当,身上闪耀着接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,为南山书院成为一座可以传承的书院点燃了希望。”
《闽南日报》2023年8月14日第4版